【疫情宅家】和孩子长久相处,原来父母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
01
疫情之下,这么长时间宅家,跟孩子怎么相处?
现在孩子都网上上课,但是孩子肯定静不下心来,上课是需要氛围的,不要认为学习过程很简单,有网络就可以学了。手机、iPad、电脑上课,其实是适合成年人,孩子用这种方式学,很难。
我曾经跟老师们说,中小学、幼儿园的老师是绝对不会失业的,因为有些教学是需要在场的,需要有情境的,需要活生生的人成为知识的化身的。他要有情感、有态度、有表情,他能洞察孩子的需求,能够具体地帮助到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人。所以现在孩子在家学习会遇到很大的困难——父母也不要焦虑,少学一点不要紧,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一个间隔年。如果形势真的不乐观,在家的时间更长呢?
最核心的是:无论家里多逼仄,不要忘了锻炼身体;无论你现在情况多糟糕,不要忘了跟孩子交流;无论你文化程度多低,都要跟孩子讲故事。至于孩子的网上学习,我们真的要明白,这样的学习是有巨大局限性的,学得不好或者说学得有问题,都不要太揪心。孩子对世界的学习,一定比对所谓书本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。
还有,困久了,孩子有时候会情绪不佳,要怎么对他——原来我们把孩子说成是“神兽”,现在孩子宅在家里,就变成了“困兽”,甚至变成“魔兽”了。其实孩子天生如此,人是自然之子、是天地之精华,不是要宅在家里的。
人总是宅在家里一定会出问题的,他会有情绪,会有各种各样无法宣泄的东西。他能跟谁斗?只有跟父母斗,跟家里的各种各样的器物斗。所以,如果家庭气氛调节不好,这个家庭就会面临很大的麻烦。
我觉得,这其实个时期比学习重要的是重建家庭生活。重建家庭生活,其实就是重新来理解家庭生活。它的核心是什么?
02
父母是对自己孩子怀有一生责任的人。但这个时候,你会发现原来你跟孩子相处得太少了,现在怎么跟孩子交谈?不知道!原来孩子已经在成长了,可你还停留在过去的理解里。你可能也发现自己太粗枝大叶了,比如说现在跟孩子相处,怎么跟孩子交流?用什么语气?你会给孩子讲故事吗?
我们曾经做过问卷调查,能够讲故事的爸爸凤毛麟角。
不仅是爸爸不会讲故事,我们反思一下,其实如今绝大多数人的中国人,讲故事的能力都极差。想想为什么我们是段子盛行,而不是故事盛行?就是因为我们只会讲那种小段子。小段子满天飞,其实很可悲的。小段子虽然很幽默,很搞笑,能博你一笑,但也是有麻烦的,段子手也是有麻烦的。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故事力。故事在哪里?故事在生活中,在阅读中;故事跟你对人性、对人生、对世界的思考有关。03
有时候我们跟孩子相处不好,可能就跟我们太贫乏、太没有趣味、太不善于讲故事,没有幽默感有关。
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不阅读,因为我们都在忙着刷手机。这段时间我不知道大家看了几本书,可能你会觉得看不进去——不只是这一段时间看不进去,而是你从来都没看进去过。
你都不读书,怎么能给孩子做好的示范呢?也许平时孩子看不到你的状态,但现在他他每天都在看着你怎么生活,包括你跟家人怎么相处,怎么跟他交谈,他知道爸爸妈妈精的神状态是什么样的。
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观的——此时你是一个示范者。
其实我还有一种体会,平时我们跟孩子交谈得少,有时候心里会有点愧疚,觉得有点亏欠孩子;有时候我们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,对孩子做得不太好,某些东西还没机会跟孩子表达,现在整天跟孩子在一起,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安排一个交流、说说内心话的时间呢?可以选择吃饭的时候——现在吃饭可以吃久一点,因为不急着上学。
有些话题就可以引到我们的自我反思上来。比如上一次你一时生气把孩子揍了一下,其实心里一直很愧疚,不好意思跟孩子说,现在你可以向孩子表示歉意。
在我们中国家庭里,可能我们都缺少这种可以称作“忏悔”“道歉”“致敬”“致谢”的一种其实是从生命里面生发出来的、最为正面的精神力量。
昨天我看了一个报道,产生了一些联想,其实现在我们社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情,真的是让人非常难过,一方面,我们整个民族对这件事情表现出了一种民族的正面力量,但另一方面,我心里总觉得非常感伤,我真的很希望对这件事情负有责任的人能够发声,能够表达一些歉意,表达一些忧伤。
其实我们可以跟孩子交流这些——我们中有人哪里做得不好了,对别人构成伤害或者构成了妨碍了,他要学会道歉。就像英国人一样,英国人一天要说十几、二十次的道歉的话,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一种文化力量。
04
对孩子来说,生命里最核心的问题都跟他原初跟父母的关系关联很大。原来我们跟孩子相处的少,他就会有某种爱的缺乏,导致他自卑、安全感缺失、人际交往方面出现某些障碍,也会影响到孩子对未来世界探索的欲望,包括他对自己成长的自信力。
这些原初的问题,有可能就会成为他一生的问题。但有一些问题现在你意识到了,现在要就积极的去改善,它仍然是有价值的,仍然是可能的,这一点太重要了。
现在我们难得跟孩子有这样亲密相处的时间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对他的爱来,不要批评或减少批评,要克制自己,不要过高要求孩子,不要过于急切要求孩子,还要克制自己喜欢挑毛病的习惯。有时候对孩子的问题,你要看破不说破,即便是要说,也要讲究方式,要谨慎,三思而后行。
所以,我们要不断鼓励孩子,告诉他优势在哪儿,让他具有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力,不会轻易迷惑,特别不容易被打垮。我以前特别强调:一个人易于领导,善于合作,特别有自信,他就能够自我带动。按今天我们的说法是“自带光环”。
其实比自带光环更重要的是自我推动。他能始终保持着好奇心,保持对未来的热情,保持对人的热情、物的热情、事的热情,这多好。所以作为父母,我特别强调大家要做一个学习者,要慢慢去琢磨一些事,琢磨到哪儿就跟孩子分享到哪儿。
当然在疫情时期,我们跟孩子在一起,还需要向孩子学习。无论孩子是神兽,还是魔兽,身上都蕴含着生命热情。今天这个时代的孩子,他的知识视野,他对某些事物的好奇心,包括孩子兴趣等,都是异想天开、异彩纷呈的。
跟孩子在一起,我们好好听孩子跟我们讲故事,讲他的阅读,讲他跟同学之间好玩的事情,也听孩子讲讲他的老师,讲他未来最感兴趣的东西,讲他对疫情、对肺炎、对中国、对世界的看法。这些平时我们都没听过,不妨现在来听听。
按照社会学的说法,这叫“后喻文化”,说的是长辈要向晚辈学习,父母要向孩子学习,这也是很重要的。可能以前我们一直都希望孩子向我们学习,要听话,现在我更愿意跟大家建议:父母要做听话的父母,听孩子的话。你越听孩子的话,孩子长得越好,你长得也越好,家庭的幸福感也会越强。
文字 | 张文质
配图 | 网 络
编辑 | 小雨丝
延伸阅读
▲扫描二维码,关注线上课程
“在看”是支持,“转发”是真爱